粤机机质协微信公众号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信息管理系统

广州制造再创“加速度”——综述疫情大考下的“广州模式、广州速度、广州贡献”


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穗工信宣】继2月21日,广州市番禺区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每分钟生产1000个成人口罩的速度令其成为全球最快的口罩生产线之一。时隔1个月,该厂又成功实现每分钟生产3000片儿童立体口罩的设计速度,日产能预计为400万片口罩(24小时运转),再次刷新自身创造的纪录!

  儿童口罩的成功量产,推动广州口罩日产量已于3月22日突破1500万/天,实现了从最初的极度匮乏到紧平衡再到基本满足的转变,也标志着广州在医用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零的突破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重要防疫物资保障能力的品类品种全覆盖,助推广州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实现“广州模式、广州速度、广州贡献” ,向全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6.jpg

  一、快速应对“一罩难求”,迅速调整疫情时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框架,实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1+1>2的“广州模式”。

  疫情发生后,广州出现“一罩难求”等防控物资严重短缺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迅速调整,加大行政配置资源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引领和协同力度,迅速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框架和应急机制。

  驻点办公,政企一家。政府发挥靠前指挥作用,从成立组织、出台政策到物资调配、物价调控、条块协作、暖企行动、舆论宣传等,全市“一盘棋”紧急部署推进。广州市迅速出台防疫情、稳增长、促复产等系列政策措施,先后成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专责领导小组,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定点服务重点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从正月初四开始,在全国率先对全市物资重点企业实行驻点制,专责服务组每天现场办公、市区联动解决用工用电、原材料、卫生防疫等问题,其他企业实行专人联系制。据统计,由市发改、工信、市场监管、区政府、广药集团组成5人小组全天候驻点重点生产企业,实时掌握生产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困难。目前,驻点人员已累计梳理汇总企业原材料供应、生产资质等255个问题,245个问题已经解决。采取市内企业自主协调、引导企业加大市场采购力度、省内外企业分别对接省工信厅和工信部协调等措施坚决保障重点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目前,已协调解决各类事项510余项,涉及上游企业351家(省外超80家)。梳理熔喷布、耳带、鼻梁条、无纺布等口罩生产关键部件供应企业清单,加大口罩关键部件储备力度。

  科学研判,急事急办。针对广州市医用产品比例低、总量少,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经综合研判,及时调整全市工信系统工作重心由复工复产转向达产扩能和优化供应结构。适时下发多份达产扩能、增量提质系列通知,明确各项措施,现场协调解决原材料与设备采购等关键问题,推动企业迅速满产。同时,密切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一级响应期间特殊政策,指导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加快改造、新建车间,通过协调产品检测、资质备案大力推动转产医用。目前,累计推荐115家企业155个产品应急备案,已完成备案81家。

  聚焦瓶颈,技术攻关。政府部门力量下沉企业一线,广州市积极帮助企业破除技术瓶颈,解决核心原材料、生产设备卡脖子问题。组织构建起口罩全产业链。比如,在原材料方面,一方面挖掘推动三泰、泰力高、金发科技等3家企业成功转产熔喷布,目前全市熔喷布日产量8吨,预计到3月底日产量可达15吨;推动智能装备集团成功转产万米级鼻梁条、唯宾扩产耳带,目前广州市日产口罩鼻梁条百万米、耳带5吨。另一方面推动与佛山签订《广佛同心共抗疫情合作备忘录》,深入推动两市多层次合作,缓解原材料紧缺问题;同时组织广药、广东通用医药加大国内外熔喷布储备。目前,广州市福泽龙、威尼、豪政等企业均已生产儿童口罩。市教育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联合指导推动兴世电子制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口罩的技术标准建议(KN95 版)》为企业标准,该标准产品密合性好,易贴合儿童面部,同时阻隔病毒、有效防护的效果好。

4.jpg

  二、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企业供应链体系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生产恢复和调整,创造了五个“广州速度”。

  1、口罩日产量实现“量品齐升”。

  在全市应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下,广州口罩日产量由正月初一的13万只激增到正月初五的110万只。2月22日、3月5日、3月22日,全市口罩日产量先后突破500万、1000万只,1500万只。口罩品种齐全,覆盖医用N95、医用外科、一次性医用、普通N95、儿童口罩等,医用口罩比例不断提升。

  2、口罩机生产实现“从零突破”。

  如何快速从零开始统筹资源生产口罩机?如何攻克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和材料供应难题?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市区联动帮助企业加快口罩机等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组织番禺兴世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设备,日稳定产能是普通口罩机的15倍以上(单条日产超100万),目前已有3条生产线投产,日产量超过200万个;组织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国首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组织广汽集团利用制造技术力量优势研发口罩生产线,已产出41条口罩生产线,自用的12条生产线已开始批量生产口罩,日产量约50万个,国机智能创造了10天完成研制、20天生产100条生产线的佳绩。兴世、广汽、普理司、国机智能等所生产的设备日产口罩已超过500万只。

  3、医用重要物资生产实现“从无到有”。

  通过大力组织转产医用,广州市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护目镜等核心医用防护物资“零的突破”,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全市每日提供的各类医用或防护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消毒液和各类有助于防控的药物等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经统计自1月23日组织复工复产至今,全市累计生产各类口罩3.2亿只,医用防护服106万件,红外测温仪106万支,大型红外测温设备625台、试剂盒905万人份、医用手套1573万只、护目镜127万副、消杀用品3万吨。

  4、转产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广州市原没有生产防护服,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对此,广州市广泛摸查发动,鼓励相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推动康尔、裁神定制、朗固、佛伦斯、洁特、高讯、贝奥吉因、天思品汇等一批企业转型生产防护服并取得备案,目前日产量已稳定超过50000件,已形成医用防护服转产项目群。如:其中康尔是一家手术衣生产企业,通过就近转型,已经具备日产7000件等级最高的医用无菌防护服生产能力,所产防护服定点供应我市收治确诊患者的重点医院和援助湖北医疗队。越秀裁神定制原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1月30日开始策划复工转产,2月1日首件防护服样品完成生产并送检,2月5日完成生产车间检查、资质审批等工作,6天时间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近10000件。

  5、口罩销售全国率先实现“线上购买”。

  防疫初期,口罩、医药等物资短缺,社会谣言满天飞,出现供需矛盾大、信息不准确、线下排队购买难、人员外出聚集多等问题。对此,广州市信息技术保障组组织力量开发建设“穗康”,从1月28日到31日,只用了短短36小时上线了具有“健康自查上报”、“疫情线索上报”、“口罩预约购买”、“发热门诊导航”、“穗康码”、“在线免费问诊”、“医学常识”和“穗康公益”等功能的小程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病例实时跟踪、可疑重点筛查、口罩线上购买等。截至3月17日,总注册人数突破1729万,页面浏览量超过16.8亿次,健康自查填报人数已超过1432万人、累计填报数据超4368万条,疫情线索上报数据超5.7万条。累计口罩摇号登记人数1064.7万人次,累计中签690.35万人次,投放各类型口罩数量合计7476.4万只。目前,口罩系统每日投放口罩量超300万只,中签率超60%。

  三、广州防疫物资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第一时间向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疫情重灾区伸出援手,迅速作出“广州贡献”。

  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为支援湖北特别是武汉疫情防控,广州市迅速调集各方资源解决生产环境搭建、产品检测定型等问题,帮助保为康建成当时全省唯一一条医用N95口罩生产线并稳定日产5万只,在最困难的时刻有效保障了全市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和援助湖北医疗队所需,同时面向全国陆续生产、调拨重要防疫物资。

  防控物资:截至3月19日,累计调拨国家、省和湖北口罩3389.3万只(国家2262万只、省1124.5万只,援助湖北、荆州医疗队2.8万只),医用防护服185302件(国家1500件、省145762件、湖北30000件,援助湖北、荆州医疗队8040件),红外体温计、额温枪252434支(省39000支、湖北213300支,援助湖北、荆州医疗队134支)。

  压条机:广州高科制衣有限公司将90%的产量支持全国各地,累计支持全国555台,其中湖北占25%,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累计支持全国压条机77台,占公司产量92%。

  口罩机: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目前有53家企业生产口罩机设备,截至到3月20日,全市共生产出各类口罩机设备520台,其中76%支援全国各地用于支持口罩生产。

  此外,积极支援国外抗疫工作。在满足自身及国内保障的基础上,广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口罩、防护服等“广州制造”走出国门,为世界做出“广州贡献”。截至3月20日,累计无偿援助国际友好城市口罩370万个,红外体温计2600支。福泽龙、海富川、哈雷、顺溢、邦士度、达安基因等一批企业正在向疫情严重国家输出“广州制造”。据统计,广州企业已出口口罩近200万只,防护服2万件,红外测温仪16万支,核酸检测试剂盒25万人份,手术衣、隔离衣近30万件,覆盖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